小童的歪脖子
文字來源: 發(fā)布日期:2011.07.24 瀏覽次數(shù):
小童是個1個月大的可愛女嬰,粉撲撲的臉蛋,圓溜溜的眼睛讓人喜愛。但是,無論是抱著還是睡著,她的脖子和頭始終歪向左側,外科醫(yī)生檢查過還說她的左側頸部摸到硬結,年輕的父母嚇得馬上抱過來做彩超檢查。 小童害怕得哭鬧起來,好不容易等她安靜,我讓其父母托住頸部睡在檢查床上, 頭稍后仰并略轉向右側,充分暴露左側頸部,把探頭直接放在上面掃查,只見其左側胸鎖乳突肌縮短、增厚,長徑約32mm,前后徑約11mm,輪廓清,肌肉紋理欠清晰,未見明顯實性腫塊。(右側正常的胸鎖乳突肌長徑約55mm、前后徑約5mm)CDFI:增厚的左側胸鎖乳突肌內血流信號豐富,可見條狀血管從周邊分支延伸入內。結合病史,考慮先天性左側胸鎖乳突肌攣縮,即先天性肌性斜頸。 胸鎖乳突肌位于頸部兩側, 是一塊長條狀斜向走行的肌肉,起于胸骨柄和鎖骨端,斜向后上方,止于顳骨乳突上。一側胸鎖乳突肌收縮時,使頭向同側傾斜,而面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可使頭后仰。正常胸鎖乳突肌前后徑為0.5 cm~0.8 cm,長度約5 cm~6 cm,小童的左側胸鎖乳突肌痙攣縮短了,所以脖子和頭部受牽拉歪向了左側。造成肌性斜頸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確,其基本病理變化是肌肉間質增生和纖維化,間質增生主要是細胞外基質成分的合成和降解失衡所致,纖維化的發(fā)生則是因為膠原蛋白在細胞外基質的過度沉積。 本病以往主要靠接診醫(yī)生的經驗診斷,對腫塊明顯者尚可確診,但對腫塊不明顯或萎縮型肌性斜頸的病兒往往漏診,只是籠統(tǒng)的稱之為“姿勢性斜頸”,囑其回家自己糾正姿勢,但病兒糾正數(shù)月后仍不見起色,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現(xiàn)在應用超聲明確診斷后,根據病變的需要,可將切斷的肌頭提起向上翻轉,進行松解,切斷緊張攣縮的纖維組織或筋膜甚至包括頸總動脈鞘周圍之纖維束帶,達到徹底治療。 但術中注意保護副神經、鎖骨下靜脈,防止并發(fā)癥。